孩子教育中的6个无用功
作为家长,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成功的人。于是我们不断地给他们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带着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和活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些“无用功”的误区。下面就来谈谈孩子教育中的6个无用功,父母做了也没用。
1. 盲目追求高分
在中国式教育体系下,考试成绩被看作是衡量学生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很多家长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但是过度关注分数,并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相反地,在培养孩子时应该以激发其内心对学习内容本身的热情为出发点。只有当一个人对某项事物内心深感热爱时才可能真正取得好成绩。
2. 过度保护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危险性大,因此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承担风险或遇到困难。但实际上这种行为会导致所谓“雪山效应”,使得孩子从小缺乏挫败感与适应能力。
如果你没有给你的孩子创造机会去探索世界并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则这样并非保护他们而更像是限制他们未来发展空间。
3. 强制安排兴趣爱好
有些家长认为特定兴趣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好表现并开阔视野范围, 于是强制将某些活动引导给自己孟浪漫, 甚至已经明显表达出厌倦或者不喜欢做某件事情了仍然坚持推进.
可见, 家长行使干预权利可能会损害儿童主观意识及选择权利, 并限制其潜在天赋与才华.
4. 不尊重儿童思想和需求
当我们太过专注于如何引导儿童去接受正确价值观时, 我们往往忽略了听取儿童声音以及支持他们探索新领域需要建立起必要信任关系.
尊重儿童思想与需求, 是促进良好互动与情感交流建立最基础前提条件之一.
5. 畸形奖励机制
虽然奖励可以说是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最常见有效方式之一, 但如果奖励模式错位设计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 学生依赖外部奖励来马上完成任务或者简单满足老师/家庭期望 .
由此产生问题包括: 对任务本身失去理解; 削弱工作动机; 忽略那些较难评估额外贡献; 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而非合作等等方面.
6. 忽视品格素质培养
品格素质指人类行为背后总体特点: 包括道德原则、责任感、同理心等等方面; 现代社会已经开始重视品格素质培养, 认识到它在未来成功方面占据至关重要位置 .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平衡智商和情商两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
校对 庄武

